「怎么找作文」如何找到作文的写作材料

原标题:怎样找到作文的写作材料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老宋

怎样找作文

怎样找作文(网络配图 侵删)

     总有老师和同学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找到作文的写作素材,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

  我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更具体的问题。

  01

  素材是什么

  素材是什么?我们谈论的素材是指记叙文的素材,还是散文,或者议论文的?

  问题太大,就没法回答了。如果具体一下,我们就会知道:记叙文的素材来自生活本身;散文的素材通常来自阅读和感悟;议论文的素材(主要指论据)主要来自阅读积累。古人所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是有道理的,只是它指的是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初中生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大家谈的最多的也是记叙文,那么我就只从记叙文的角度来解答一下。

  02

  学生为什么写作时无话可说

  “学生没有生活”,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学生的生活基本是从家庭到校园这两点一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生活。朱自清的《背影》,杨绛的《老王》,莫怀戚的《散步》这些经典的记叙文,其内容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点滴,是平凡的生活本身。所以,认为学生无话可说是因为没有生活,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朱自清的爸爸买橘子,莫怀戚和家人散步,你不能说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的稀缺品吧?

  学生写作缺乏素材实际上来自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作理念不对,另一个是观察不足。

  先说理念。学生(包括很多老师)以为记叙文写的就是事件,这是不对的。我的观点是,记叙文真正要写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中有感情的细节。以《背影》为例,朱自清所写的并不是父亲买橘子这件事儿,而是买橘子过程中的背影这个细节,这个细节才是文章的核心,才是文章动人之所在。

  写作如果只是去找可写的事儿,那么就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可如果去找细节,那么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我曾经有一节公开课,是给学生一句话(一天早晨,爸爸出门之前,妈妈给他系鞋带,系好后,爸爸拂了一下妈妈的头发),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这个内容中增加了很多诸如爸爸昨天忙到很晚才回家、爸爸妈妈闹矛盾了、妈妈很早就起来做早饭之类的情节,但这种设计恰恰是我反对的——因为系鞋带、拂头发这样的细节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经典记叙文,毫无疑问都是把细节作为核心和重点的。

  再说观察。很多老师都谈到过,某节课用某种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多了,写出来的作文也生动多了。这个就说明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入路,没有得法,没有仔细观察。

  观察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是需要用心而已。在后面所附的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写的细节是出现在很多同学的生活之中的。这些细节如果学生抓住了,就是很好、很鲜活的作文素材,如果忽略了,就是眼前的空气、耳边的轻风而已。

   

怎样找作文

怎样找作文(网络配图 侵删)

附:

  那一段美好的时光(片段)

  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走到教室本该晨读的,却在老师查过人后匆匆忙忙的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子上睡会回笼觉;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中考的倒计时,无奈地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我们都还很初三。

  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或者上操时拖拖拉拉地走在后面;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看看喜欢的杂志,听几首喜欢的歌再睡去;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男生、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起哄,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叽叽喳喳着……我们都还很初三。

  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的走开,心想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我们都还很初三~~

怎样找作文

怎样找作文(网络配图 侵删)

怎样找作文

怎样找作文(网络配图 侵删)

怎样找作文

怎样找作文(网络配图 侵删)

  【老宋语文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