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的票房

原标题:好戏!看看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深圳这几天,可谓是好戏连台、热闹非凡。

    昨天(11月15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以成果发布、产品展示、交易洽谈、投融资对接于一体的升级形式,展示国内外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彰显深圳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实力。

    2022西丽湖论坛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路径和模式,充分展示深圳“20+8”产业集群中“8”大未来产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出好戏的票房

一出好戏的票房(网络配图 侵删)

    “科技改革驱动创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是本届高交会的新主题;“创新·可持续发展”,这是西丽湖论坛的永恒的主题。

    从这两大主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一直未变。

    一场是深圳市加快“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建设签约仪式举行。《每年再造两个“蛇口工业区”!深圳将连续五年每年建设不少于两千万㎡“工业上楼”空间》(点击阅读)

    另一场是比亚迪举行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比亚迪第三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王传福称新品牌明年亮相》(点击阅读)

    以上这些,都体现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与实践,既布局当下,也谋划长远,从中我们更能读懂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教育、科技、人才。

    01

    一场稳中求进的长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所作的重要部署,再看本周“中国科技第一展”和科教领域重要盛会的背后,不仅传递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也是深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场生动实践。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长跑,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

    聚焦深圳经济今年以来的成绩单,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向好,显现出较强韧性的积极特征。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同比增长了3.3%,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9%。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17.3%、130.0%、37.4%、28.7%。

    

一出好戏的票房

一出好戏的票房(网络配图 侵删)

    数字没有温度,却能直观呈现发展的势头、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后劲。一个个高科技创新产业,以集群式发展的态势,汇聚起推动深圳赢得高质量发展这场长跑的强劲动能。

    制定纾困解难、壮大市场主体、促消费、稳工业、稳增长等5个“30条”,推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20+8”政策……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深圳经济的发展保持了强劲韧性。

    02

    牢牢扭住创新“牛鼻子”

    创新作为重要引擎,持续赋能深圳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5G、超材料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同行前列,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超5万家。

    去年深圳全市逾4万亿工业总产值中,超过7成来自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例如深企比亚迪,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只用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半年。比亚迪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同时宣布,除仰望品牌外,比亚迪还将推出一个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将于2023年面世。

    为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比亚迪经过了多年的努力。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布吉成立。历经发展,比亚迪已建立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核心板块。这背后,离不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经营理念。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介绍,公司内部有一个特殊的“技术鱼池”,当市场需要时就捞出一条“鱼”来。凭借着“技术鱼池”,比亚迪不断推动技术性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深圳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如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在深圳显现,形成20大产业集群。同时,8大未来产业也源源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步入正轨。

    深圳在不断向全球产业链最高端迈进的同时,也在不断积极引入国外创新技术、团队,为深圳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企业创新基因互补。凡此种种,铸就深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03

    “工业上楼”、空间“上新”

    锚定高质量发展

    所谓“工业上楼”,是指让企业在大厦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

    通过“工业上楼”,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型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单独建厂成本高昂、配套有限的困扰,实现“拎机投产”,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牢固和紧密。

    因此,“工业上楼”是深圳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制造业空间资源紧缺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创新和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把工业发展提升到“立市之本”战略高度。2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一出好戏的票房

一出好戏的票房(网络配图 侵删)

    面向未来,深圳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社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把制造业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稳,进一步加快工业区转型升级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寸土尺金,惜其贵,就要尽其用。可以预见,以“向上增效”等方式加快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不仅是深圳拓展产业空间的必然路径,还是实现工业用地优化布局的“关键一招”,必将成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的新引擎。

    04

    始终把高质量发展

    化作生动的“深圳实践”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融入全球的现代产业体系,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矛盾,凸显“深圳速度”“深圳质量”与“深圳效益”。

    

一出好戏的票房

一出好戏的票房(网络配图 侵删)

    憧憬未来,深圳的经济发展潜力必将不断释放,在跨越沟坎、翻越叠嶂中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拿出更多具有影响力、扩大受益面的制度创新成果,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找准找实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发挥好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给国家交出一份生动的“深圳实践”。

    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主笔/ 钟鹏超